1. 首页 > 咖啡知识

连咖啡出局 连咖啡创始人

   近日,有消息称连咖啡北京地区的门店全部关停。6年内拿了6轮融资,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咖啡品牌,如今也要凉了吗?


 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,北京地区一水儿的显示“暂停营业”,十几家门店中“正常营业”的仅剩下金宝街店一家。
  还没等到瑞幸咖啡、连咖啡和星巴克的正面交战,两个本土咖啡品牌就在今年纷纷“落马”。
  从辉煌到撤退


  连咖啡诞生于2014年,成立之初就获得明星戴军的投资,6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。它开始探索互联网咖啡模式的时候,市场上还没有瑞幸。
  连咖啡专注“线上外卖+社交裂变”的商业模式,通过分享得券、成长咖啡、万能咖啡等方式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一套“线上社交”玩法,形成了极强的用户粘性和用户习惯。
  2017年底,连咖啡就已经实现盈利,单店配送量日均千杯。2018年,连咖啡“口袋咖啡馆”小程序上线仅一天,就开出了52万家线上咖啡馆,用户活跃度可见一斑。
  2019年初,连咖啡就被媒体曝出正在大量关店,但随后的一场2.06亿元的融资又打消了舆论对它的唱衰。然而,这一次关店潮席卷了全国范围内的连咖啡门店。
  深圳的12家商铺中,仅1家还在营业;广州的10家门店中,也只有1家门店还在营业……这种程度的闭店,已经不能说是“瘦身”了,它离“消失”只有一步之遥。
  败于瑞幸
  连咖啡的溃败,与瑞幸的入场不无关系。
  2018年,瑞幸咖啡高调入场,在资本的支持下,不仅疯狂开店,还通过遍地广告、“首杯免费”、大量发放打折券等烧钱的方式快速打开市场,瑞幸门店附近的三公里内,目光所及之处必然有“小蓝杯”的身影。
  这一系列操作,只能用“财大气粗”四个字形容。


  同一时间,星巴克也与饿了么合作上线外卖,推出各种满减活动和爆款周边。
  彼时,在平价咖啡领域,国内消费者没有形成购买咖啡的消费习惯,价格几乎是决定他们购买的绝对因素。瑞幸对同样是以“外卖+自提”为主要模式的连咖啡造成了不小的市场挤压,不管从门店密集程度,还是价格上来看,瑞幸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  既烧了钱,也没抢来用户,大概就是连咖啡溃败的原因。
  咖啡战场仍然火热
  谁能想到,瑞幸和连咖啡这一对曾经打得火热的“冤家”,今年一个因造假丑闻被退市,一个批量关店几乎消声。“打败星巴克”终究成为了一个梦。
  然而咖啡市场永远不乏新的入局者,就在上个月,腾讯投资了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,布局咖啡线下市场。跨界卖咖啡的也不在少数,中石化在加油站卖咖啡;开酒店的OYO中国宣布进军咖啡新零售,推出“芬然咖啡”;便利蜂、全家、苏宁小店等便利店售卖现磨咖啡……
  只是似乎没有人再碰“互联网咖啡”这个概念了。
  尽管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量增速较快,但增量有限,以争夺线上流量为主的“互联网咖啡”率先戳破了咖啡市场的泡沫,给了后来者一个警示:不管故事讲得多好,模式有多新,低价竞争和一味烧钱始终不可取。
  用户的粘性应该在于产品或品牌,而非价格。“互联网咖啡”的重心在于“咖啡”而非“互联网”。
  瑞幸丑闻爆出时,大众只想着尽快把手里的打折券用完;而连咖啡悄无声息地关店时,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它呢?